Ultimate Wagner: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

Ultimate Wagner: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

关于DECCA的《Ultimate》极致系列: DECCA 公司出版的《Ultimate》极致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 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国作曲家。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瓦格纳出生于莱比锡,从小接受了完善的音乐训练,对音乐和戏剧十分感兴趣,后在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中途退学,受聘为维尔兹歌剧院的合唱指挥。其一生致力于歌剧创作,对德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883年2月13日,作曲家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逝世。 在瓦格纳生活的时代,在德国人们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意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故瓦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但瓦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可以说,由极端集中的情节编制出的主导动机之网覆盖全剧,使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是一种精确而单纯的潜台词。除此之外,他的乐剧中几乎没有分曲,铜管乐的运用更加自由灵活,感情的意义由乐队以旋律及和声的方式表达,人声声部浮动于管弦乐流的表面,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瓦格纳的歌剧改革主要开始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这部歌剧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标志着西方世界音乐语言中一种新方言的开始,调性体系开始瓦解的标志。从此以后,“瓦格纳风格”成了歌剧或一般音乐中“先进”及非传统的代义词。 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当然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过分重视他的思想对于欣赏他的作品来讲却是一种遗憾。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纳粹歪曲了瓦格纳作品中的一些思想来美化自己的罪行,但这不能作为指责瓦格纳音乐的理由。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说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的日耳曼血统论,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称听他的音乐使人致疯。1878年1月3日,瓦格纳将《帕西法尔》赠送给尼采,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瓦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写作《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对瓦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征求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库德丽。 瓦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受到瓦格纳的启发最多。 部分作品简介: 《帕西法尔》: 三幕歌剧,由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编剧并谱曲,1882年7月26日在贝鲁特首次公演,1903年12月24日圣诞夜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初次演出。 1905年,在阿姆斯特丹也有成功的演出。 欣赏过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的人对《帕西法尔》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因为在《罗恩格林》“第三幕”里,当骑士罗恩格林说出自己的身世时,表明他是保护圣杯的骑士之一,这圣杯就是基督被钉上十字架时,装过他的血的杯子,它被保存在格拉尔的教堂中,而在这个段落中曾提及帕西法尔的名字。原来在《罗恩格林》中写成较为古式的“佩奇瓦尔”,在此剧中的剧名为日耳曼式的《帕西法尔》。 此剧中的人物全不是现实的,主角孔德丽和帕西法尔是寓言式的,剧情也是传说式的,由于寓言要素极为强烈,戏剧的展开缺乏明了性,另外,在许多段落处采取回想方式,因而造成退缩式的气氛。同时剧中所传达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对现代人而言较难了解,因此现今评论家对此剧的意见有分歧,褒贬不一。不过,此剧中严肃、庄严的音乐,在瓦格纳其他的乐剧作品中却不曾出现过,尽管也曾经有人批评说:“在这部乐剧中可以窥见70岁老人的疲惫音乐。”但此剧中半音阶与全音阶手法的巧妙混用、编制较大的管弦乐、自由流利的运转、低音部细腻又自然的作曲法,以及合唱与管弦乐所酝酿出的美妙旋律与对位法的美感等,都是在别的作品中找不到的。 部分歌唱家简介: 亚当(Theo Adam): 1926年生,德国男低音,幼年入德累斯顿当地的“圣十字架童声合唱团”,后入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深造,1949年毕业后在德累斯顿歌剧院的《鲍利斯·戈多诺夫》和《魔弹射手》中首次登台。1953年被聘为柏林国家歌剧院歌唱家,在1952年拜罗伊特音乐节中,被发现是赫特之后最伟大的沃坦的演唱者。他宏大而又庄严的歌声令人震撼。他所演唱的《纽伦堡的名歌手》,也被世人推崇为最了不起的沙克斯。亚当的拿手戏,除《尼伯龙根的指环》、《纽伦堡的名歌手》,还有《鲍利斯·戈多诺夫》和理查·斯特劳斯的一些歌剧。他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上,也同样展示出非凡的才华。 尼尔逊(Birgit Nilsson): 1928年生,瑞典女高音,从1941年起在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男高音J.希斯洛普。1946年首次在皇家歌剧院顶替当时因身体不适的女高音演唱《自由射手》中的阿格涅斯。第一次取得巨大成功的角色是第二年在威尔第的歌剧中演唱麦克白夫人,后又演唱了其他角色,如:玛尔莎琳、齐格琳德、唐娜·安娜、维纳斯、森塔、阿依达、黑桃皇后。她在瑞典之外演唱的最重要的角色是在格林德包恩演唱的《伊多梅纽斯》中的艾莱克拉特,其国际声誉的真正确立是在4年之后。1954-1955年的斯德哥尔摩演出季节她首次在《众神的黄昏》中演唱布伦希尔德和莎乐美,同一个乐季她又在慕尼黑首演了全套《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布伦希尔德。从1957年到1970年先后演唱过艾尔莎、伊索尔德、齐格琳德和布伦希尔德。她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演过的角色除《指环》外还有伊索尔德、阿美莉、艾莱克拉特、图兰朵、雷奥诺拉等。首次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的是伊索尔德,引起极大轰动。1970年她上演的唯一新角色是《没有影子的女人》中的戴依尔的妻子。她是20世纪最好的瓦格纳女高音歌唱家,所有音域的声音平稳、纯净,发音纯正,高音自如,她的戏剧表演力极强,以声音的巨大力度和华丽色彩著称。 里德布什(Karl Ridderbusch): 1932年生,德国男低音,在埃森随凯扎布烈梅学3年声乐。1961年在明斯达歌剧院首次登台,然后到埃森、杜塞道夫歌剧院。1967年被邀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演唱,从1974年起成为慕尼黑歌剧院的著名演员。里德布什的拿手角色,是瓦格纳歌剧中浑厚有利的人物,比如《飘泊的荷兰人》中的达兰特、《罗恩格林》中的海因利希国王等,但最著名的还是《玫瑰骑士》中的奥克斯男爵。里德布什又是一位著名的宗教音乐歌唱家,他演唱的《马太受难曲》、贝多芬《庄严弥撒》等,也都很出色。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基)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时代音乐网 黔ICP备2023002255号-2

时代音乐网|MP3歌曲免费下载|最新流行歌曲|mp3音乐大全|好听的歌|音乐下载 版权投诉 请联系我们 5291321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