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杜普蕾,一个用生命演奏的大提琴手,一个如烟花般寂寞的女子,一个我所真爱的杜普蕾。。。聆听杜普蕾,仅仅把一份惋惜和留恋表达出来是完全不够的。在这样的音乐氛围里除了把自己淹没没有其他选择。原来人世的情感在音乐里可以这样自由而流畅的变换,在感性理性哲理间游历却不留一点痕迹。当音乐穿越了时空,我可以在节奏里变换着演绎着自己心灵的故事,音乐里感受音乐里升华,于是痛苦变成划破天空的闪电,击穿沉睡的欲念,那里藏满了我不曾也不敢揭开的本真的痛与乐。黑夜的海上,你我相逢了么,我冰冷的手心怀念着你滚烫的语言,为何这一切就那样悄无声息的离去?给我,给我一个光亮吧,让我看清我想要的,我得不到的。也许,人间最美丽的情感是分离,是那种天地只隔的分离,让我们只能怀念却不可触摸的分离。。。不敢听,却渴望。就像不敢爱,却也渴望一样。我陷进去,深深地。 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於一九四五年出生在英国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当她四岁时,听到收音机里大提琴的声音,就要求要那样的乐器,从此展开了杜普蕾与大提琴之间的不解之缘。五岁时,她开始在Herbert Walenn’s 伦敦学校学琴。一九五六年,十一岁时,嬴得the Suggia Award,成为全英国最受瞩目的演奏家,当年的评审还包括了巴比罗里爵士。 杜普蕾演奏艺术的范围其实非常广阔,自海顿以来的大提琴曲目,她都有所涉猎,且成绩斐然。她演奏的特点在于对作品内在情感的真实把握,在她最为精彩的演奏中,她对作品的诠释散发出一种激情慷慨又饱含悲凉的气质,她极大地体现了大提琴这一乐器的抒情性和歌唱性。杜普蕾的演奏技巧非常全面,音色变化多彩,其大提琴的音质尤其令人称道,醇美浓郁,情感诉及力很强,这一切配合着她对作品的直觉把握,使得她的演奏尤其自然畅达,富有歌咏性的浪漫魅力。 杜普蕾演奏的Elgar没有人会错过,很多人都喜欢听她的协奏曲录音,在管弦乐衬托下,她全身投入,充满朝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也不是完全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情感演出,从她手指尖的传递出来的琴音,让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热情与音乐诠释所感染。杜普蕾诠释艾尔加的E小调协奏曲无人能出其右,直到现在,据说只有马友友的演出稍许企及她的境界,但仍然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问旁人是谁演奏的。旁人说是杜普蕾。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好厉害的史塔克,真是一语成谶啊!也许只有顶尖的艺术家才能理解自己顶尖同行的水准,史塔克听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为了琴艺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杜.普蕾一直是许多古典音乐乐迷心中的一个叹息。 1967年,她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籍钢琴家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结婚。杜普蕾和巴伦博伊姆因共谱恋曲,为古典乐坛留下佳话。他们不论在生活或是音乐上,彼此都是最佳的伴侣。 他们合作演出,很多乐评人说是奇妙的一对。杜普蕾和她的先生巴伦博伊姆也多次合作过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他们合作过的版本,是1970年,由巴伦博伊姆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录音。这份她与夫婿巴伦博伊姆在一九六七年合作的录音是两人合作灌录的许多唱片中最常被人聆听与谈论的。主要原因是两人在浪漫派音乐上所采取的风格和手法,与布拉姆斯的严谨有很大的差别,杜普蕾在音乐中发挥了她自由的本性,完全挣脱出布拉姆斯音乐里给予大提琴角色的限制(乐曲中钢琴的地位较高),她捉住所有的机会展现她的魅力,而巴伦博伊姆则体贴而充满爱意地予以扶衬。 可惜到了1970年她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迫使她不得不中断演出活动,1971年她正式停止演出,并完成她最后的录音作品:萧邦与法朗克大提琴奏鸣曲。1973,28岁时,在伦敦最后一次公开登台,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演奏的曲目就是与她渊缘最深的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从此因病告别音乐舞台。杜普蕾一生中拥有三把名琴,其中一把是现代制作师的作品,两把则是史特拉第瓦里古琴,其中大卫朵夫如今则为马友友所有。马友友曾经说过: 「这把戴维朵夫(1712 Davidoff Stradivari )对我而言,他是我演奏过最好的乐器,我真的相信这把琴是有灵魂的,而且也具有想像力。」 片名:《Elgar: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Sea Pictures》———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海景) 演奏:杜普蕾大提琴 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女中音:贝克 编号:EMI CDC 7 47329 2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名版、美国TAS榜上榜发烧名片。正是由于演奏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才使得杜普蕾一举成名天下知。EMI的珍贵录音让我们不禁赞叹她年轻时对埃尔加音乐的精确掌握力。英年早逝的杜普蕾无疑一名技巧和内涵都非常精湛的大提琴家,而巴比罗利指挥的弦乐,也让杜普蕾尽情挥洒,无丝毫后顾之忧! 杜普蕾生前留下的录音不算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共录有两个版本:其一是1965年与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录的(即我现在介绍的版本),另一个则是于1967年与巴伦博伊姆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录。一般认为前一个版本更为出色。众所周知,正是在1967年,杜普蕾与巴伦博伊姆喜结良缘。本来夫妇联袂合作一定格外默契,不过当年的巴伦博伊姆太年轻,太冲动,指挥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因而他俩合作演录的那个版本尽管情感激荡,富于魅力,但在音乐结构上则显得稍稍有些松散。 杜普蕾对这部协奏曲的诠释,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乐曲的总体精神:悲悯,高贵,惨痛,而有节制。在浪漫与古典,以及情感的表现与形式的矩度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作为女演奏家,她虽有女性的细腻与委婉,却绝无娇媚之小气。她的演奏,动情处,催人泪下,狂放处,痛快淋漓。浪漫婉约与激情豪放兼备,既细致入微,又大气磅礴,实在不可多得。其技巧之高超,更是无与伦比。她的独具个性的艺术风采,正是熔铸在技与艺的完美结合之中,而达到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度。 这部协奏曲不是常规三个乐章的格局,而是由四个连续演奏的乐章组成。全曲的整体布局具有回旋特性。最初,作为引子的大提琴独奏宣叙性主题以各种姿态贯穿于各乐章,恰如回旋曲式中一再出现的叠部。这种处理手法也使全曲带有幻想曲的性格,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抒情乐思以及非常个人化的带有自传性怀旧的音乐构思十分贴切。第一乐章由慢板的独奏引子开始,随后进入中板,曲式不是常规的奏鸣曲式,而只是一个简单的三部曲式。主要主题以一个略带忧郁表情的音调动机连续往下作六度模进铺陈而成,仿佛将心中块垒沉入深渊,那种深切的伤感之情,感人肺腑。乐章中间部分的旋律甜美流动,如爱的倾吐,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第二乐章为较快的快板,具有谐谑曲的体裁特性。乐章仍以宣叙性的序奏主题开始,作为与第一乐章的衔接,随后进入正题。音乐轻盈如风,大提琴快速飞翔的技巧十分引人人胜。第三乐章为慢板,是一首深刻动人的悲歌。著名的埃尔加研究专家M.肯尼迪称它为“一首埋藏在深处的使人落泪的哀歌”。大提琴上的悠长旋律连绵不绝,肃穆端庄,表情深邃。终乐章系快板,本身也是一个回旋曲。主要主题颇具生气,但在快速跃动的韵律中仍潜藏着一种周怅之情。在乐章后部,音乐经过充分展开后引出一段缓板,终于将那种隐匿的伤感升华为深刻的人生感慨,非常感人。在这个乐章中,前面各乐章的素材纷纷重现,如回眸人生,往事历历。全曲最后在急板中戛然而止,如快刀斩乱麻将一切了断,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绪和回味。EMI的这个版本是她对这一曲目的最佳演录;这张唱片上还有一支埃尔加的声乐套曲《海景》,同样由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歌唱家则是英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贝克。 曲目: 1.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 I. Adagio-Moderato 2.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 II. Lento - Allegro molto 3.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 III. Adagio 4.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 IV. Allegro, ma non troppo 5. Sea Pictures, Op. 37 - Sea Slumber-Song 6. Sea Pictures, Op. 37 - In Haven (Capri) 7. Sea Pictures, Op. 37 - Sabbath Morning at Sea 8.Sea Pictures, Op. 37 - Where Corals Lie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时代音乐网 黔ICP备2023002255号-2

时代音乐网|MP3歌曲免费下载|最新流行歌曲|mp3音乐大全|好听的歌|音乐下载 版权投诉 请联系我们 529132157#qq.com